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导师信息» 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朱化彬

朱化彬

文章来源: | 作者: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14-11-03 | 【 字体:    

        一、个人信息
        朱化彬,男,博士,三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5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安徽蚌埠固镇县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学科副主任(主持工作),甘肃农业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奶业协会会员,《中国农业科学》、《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和《中国畜牧杂志》编委,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专家组成员,全国奶牛良补项目专家组成员,国家学生奶奶源升级技术专家组成员,农业部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农牧业发展专家咨询组成员。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88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获畜牧兽医专业学士学位;
        1991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硕士学位;
        2011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获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农学博士学位;
        1991年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工作;
        1995年被聘为助理研究员;
        2000年被聘为副研究员;
        2007年被聘为研究员。
        二、研究方向和在研课题
        主要从事奶牛和肉牛胚胎生物技术研究与繁殖新技术示范推广,特别是牛体外胚胎生产和体细胞克隆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奶牛胚胎生物技术研究、繁殖和饲养有关的课题20多项,包括科技攻关项目、“863”课题、“948”引进项目,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国家外国专家局引智示范项目、科研院所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以及中意肉牛合作、中芬合作等国际合作项目。“十一五”期间主持完成了“优质种用肉牛肉羊扩繁技术研究”(2008-2010)、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008~2010)、转基因重大专项“转基因牛安全评价技术研究”等5项。“十二五”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010~2015),主持国家外国专家局引智示范项目“优质高产奶牛性别控制关键技术示范推广”等4项,参加科技支撑“牛羊高效超排与克隆胚胎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和“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及高效扩繁关键技术研究”、自然基金“玻璃化冷冻牛卵母细胞发育能力下降与线粒体损伤的关联机制”等6项。
        三、主要研究成果和荣誉
        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主要包括“奶牛MOET育种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7),“应用胚胎生物技术建立良种肉牛繁育体系和生产体系”2004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3),“采用活体采集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方法生产胚胎技术的研究和应用”2001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3),“顶级荷斯坦种公牛的体细胞克隆研究与应用”2005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6)。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包括一种鉴别牛及其早期胚胎性别的方法(专利号ZL200510086260.6)、一种检测牛X、Y精子分离纯度的方法(专利号ZL200810055708.1)、一种检测牛CVM携带者的特异性扩增引物(专利号ZL200710121859.8)、一种检测牛X、Y精子分离纯度的方法(专利号ZL201010182763.4)、牛及其早期胚胎新型快速性别鉴别方法(专利号ZL201010182747.5)、牛早期胎儿性别发育相关基因、编码蛋白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0248244.3)、一种适用子睾丸注射的注射工具(专利号:201220471948.1)。
        四、代表性著作与论文
    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其中SCI论文18篇,包括《Fertility and Sterility》、《Molecular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Journal of proteomics》、《Journal of Animaland Veterinary Advances》、《Zygote》、《畜牧兽医学报》、《中国农业科学》、《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生物技术学报》、《遗传》、《甘肃农业大学学报》、《生物工程杂志》等刊物。
        五、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62815892
        传真:010-62895971
        E-mail:
zhuhuabin@iascaas.net.cn, zhuhuabin@caa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