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泰华
木泰华,男,1964年3月生,博士,国家三级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二级杰出人才,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食品化学与营养学科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薯类深加工及综合利用、食品超高压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先后主持或参加 “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研究开发专项、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863”、“948”等国家项目或课题30余项。在薯类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方面,系统开展了薯类淀粉加工副产物中蛋白、膳食纤维及果胶的提取技术与功能保健特性的研究,创制酸沉与超滤相结合提取高生物活性、高纯度甘薯蛋白的生产技术,发现甘薯蛋白具有较高乳化活性并阐明其高乳化活性和稳定性的机理,通过体内、体外等试验明确甘薯蛋白具有抗氧化、抗癌、降脂及抑制肿瘤增殖等保健特性并阐明其作用机理;揭示了不同品种薯渣和膳食纤维组分构成及功能特性的差异,创建物理筛分结合磷酸氢二钠法连续生产甘薯膳食纤维及果胶的新技术,明确物理化学改性处理可有效改善甘薯膳食纤维与果胶的物化及功能特性;完成薯类颗粒全粉生产技术及配套装备的研究与开发,开发“一步热处理结合气流干燥”技术制备薯类颗粒全粉,明确加工过程中甘薯细胞组织结构及形态的变化规律,建立甘薯颗粒全粉专用薯种加工及产品品质评价体系;薯类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关技术已在多家企业进行推广应用。在食品超高压加工技术研究方面,超高压处理有效促进淀粉、蛋白及果胶等生物大分子结构、物化、功能及保健特性的改变,改善蛋白凝胶品质,提高蛋白质及淀粉等大分子的生物酶解效率,促进功能蛋白肽和单糖的生成。
先后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学会协会科技成果奖2项,通过省部级鉴定科技成果4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出版专著3部,参编著作10部;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0篇,其中SCI收录32篇,2003年至2013年间共培养博士后3名,培养研究生5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44名。
兼任中国淀粉工业协会甘薯淀粉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常务理事、现代农业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咨询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全国农业机械化与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特聘专家、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理事、日本农艺化学会国际会员、北京食品学会理事、《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JIA) 编委等。
先后主持或参加 “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研究开发专项、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863”、“948”等国家项目或课题30余项。在薯类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方面,系统开展了薯类淀粉加工副产物中蛋白、膳食纤维及果胶的提取技术与功能保健特性的研究,创制酸沉与超滤相结合提取高生物活性、高纯度甘薯蛋白的生产技术,发现甘薯蛋白具有较高乳化活性并阐明其高乳化活性和稳定性的机理,通过体内、体外等试验明确甘薯蛋白具有抗氧化、抗癌、降脂及抑制肿瘤增殖等保健特性并阐明其作用机理;揭示了不同品种薯渣和膳食纤维组分构成及功能特性的差异,创建物理筛分结合磷酸氢二钠法连续生产甘薯膳食纤维及果胶的新技术,明确物理化学改性处理可有效改善甘薯膳食纤维与果胶的物化及功能特性;完成薯类颗粒全粉生产技术及配套装备的研究与开发,开发“一步热处理结合气流干燥”技术制备薯类颗粒全粉,明确加工过程中甘薯细胞组织结构及形态的变化规律,建立甘薯颗粒全粉专用薯种加工及产品品质评价体系;薯类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关技术已在多家企业进行推广应用。在食品超高压加工技术研究方面,超高压处理有效促进淀粉、蛋白及果胶等生物大分子结构、物化、功能及保健特性的改变,改善蛋白凝胶品质,提高蛋白质及淀粉等大分子的生物酶解效率,促进功能蛋白肽和单糖的生成。
先后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学会协会科技成果奖2项,通过省部级鉴定科技成果4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出版专著3部,参编著作10部;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0篇,其中SCI收录32篇,2003年至2013年间共培养博士后3名,培养研究生5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44名。
兼任中国淀粉工业协会甘薯淀粉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常务理事、现代农业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咨询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全国农业机械化与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特聘专家、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理事、日本农艺化学会国际会员、北京食品学会理事、《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JIA) 编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