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晨阳
何晨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0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90年7月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3年12月南京农业大学教授,1994年11月博士生导师;1995年9月-1998年6月加拿大McGill大学和美国Kansas州立大学访问学者;1998年7月-2002年10月加拿大Guelph大学Research Associate;2002年11月-至今,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植物细菌病害和分子植病研究,方向为植物-病原物互作及其功能基因组学。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分子互作机理(致病/抗病功能基因结构和功能、表达和调控)以及细菌病害控制技术(分子免疫剂研发、毒性因子靶向药物筛选、转基因途径)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病原细菌毒性调控机制分析(DSF/c-di-GMP信号传导系统、双组分调控系统、运动性调控系统、寄主免疫逃避/防卫抑制系统)、水稻抗病性调控途径(抗病/低氮胁迫共调控机制、PTI信号传导机制)解析、水稻-病原菌互作的功能基因发掘和转基因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进展。承担了国家863计划、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近5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20余篇科研论文,获得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
长期从事植物细菌病害和分子植病研究,方向为植物-病原物互作及其功能基因组学。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分子互作机理(致病/抗病功能基因结构和功能、表达和调控)以及细菌病害控制技术(分子免疫剂研发、毒性因子靶向药物筛选、转基因途径)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病原细菌毒性调控机制分析(DSF/c-di-GMP信号传导系统、双组分调控系统、运动性调控系统、寄主免疫逃避/防卫抑制系统)、水稻抗病性调控途径(抗病/低氮胁迫共调控机制、PTI信号传导机制)解析、水稻-病原菌互作的功能基因发掘和转基因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进展。承担了国家863计划、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近5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20余篇科研论文,获得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