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营
王振营,研究员,1961年生于河北省阜城县。1983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获农学学士学位,198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获农学硕士学位,199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农学博士学位。曾于1994年5月-1995年5月在德国农林生物研究中心生物防治研究所合作研究;1998年10月-1999年3月、2006年12月-2007年6月,在美国农部农业研究局玉米害虫及作物遗传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昆虫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玉米害虫生物学、生态学和防治技术研究,对秆野螟属的亚洲玉米螟及其近缘种系统进化开展了研究,对亚洲玉米螟、桃蛀螟、双斑长跗萤叶甲和二点委夜蛾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结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开展了玉米害虫及其天敌的互作关系研究和转基因抗虫玉米的环境安全病假技术研究,在、PLoS One, Biological Control等杂志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SCI论文30多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1等奖1项第一,二等奖两项分列第三和第五名,三等奖1项排名第一)。曾主持863计划课题、国家支撑计划(科技攻关)课题、现代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科研专项岗位科学家项目等。目前是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2008-2015);欧盟援助项目“通过基于生物防治的植保技术转移提高湄公河次区域内玉米种植小农户的收入”(2012-2016),首席科学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二点委夜蛾、玉米螟等重大玉米害虫监测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2017),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粮食作物虫害监测与控制”创新团队(2013-2017),首席科学家。
长期从事玉米害虫生物学、生态学和防治技术研究,对秆野螟属的亚洲玉米螟及其近缘种系统进化开展了研究,对亚洲玉米螟、桃蛀螟、双斑长跗萤叶甲和二点委夜蛾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结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开展了玉米害虫及其天敌的互作关系研究和转基因抗虫玉米的环境安全病假技术研究,在、PLoS One, Biological Control等杂志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SCI论文30多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1等奖1项第一,二等奖两项分列第三和第五名,三等奖1项排名第一)。曾主持863计划课题、国家支撑计划(科技攻关)课题、现代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科研专项岗位科学家项目等。目前是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2008-2015);欧盟援助项目“通过基于生物防治的植保技术转移提高湄公河次区域内玉米种植小农户的收入”(2012-2016),首席科学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二点委夜蛾、玉米螟等重大玉米害虫监测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2017),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粮食作物虫害监测与控制”创新团队(2013-2017),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