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康来
何康来,男,1960年11月生。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昆虫学会理事,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抗病虫专业委员会委员。1983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植保系,1990、1997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分别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从1983年起从事玉米螟基础生物学及其综合防治研究。先后主持国家支撑计划"特用玉米重大病虫害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专题、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东北春玉米区及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叶斑病和玉米螟防治技术"、"863"课题"转基因抗虫玉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转Bt基因棉和玉米对玉米螟控害作用和交互抗性风险预测"、中英NSFC-RS合作项目"应用蛋白质组技术研究亚洲玉米螟中肠上Cry1Ab毒素的受体新蛋白"、863课题"转Bt基因抗虫玉米生态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国际合作"转Bt基因玉米在防治亚洲玉米螟中的效果/潜力评价研究"和"引进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TY)的多抗性玉米种质资源选育抗螟玉米品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利用蛋白质组技术研究亚洲玉米螟中肠Bt Cry1A毒素结合蛋白及其抗性产生机理"、参加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经济昆虫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973课题"主要农作物骨干亲本遗传构成和利用效应的基础研究-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品种重要性状演变规律研究"、973课题"靶标害虫抗性遗传演化机理"等。已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SCI源论文9篇,主编著作1部,参编2部(英文)。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3完成人;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13完成人。发明专利:(1) 人工合成的用于转基因抗虫植物的Bt杀虫基因及其研究方法,ZL 03 1 49867.1; (2) 对鳞翅目昆虫高毒力的Bt cry1Ah基因及其表达产物。
从1983年起从事玉米螟基础生物学及其综合防治研究。先后主持国家支撑计划"特用玉米重大病虫害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专题、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东北春玉米区及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叶斑病和玉米螟防治技术"、"863"课题"转基因抗虫玉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转Bt基因棉和玉米对玉米螟控害作用和交互抗性风险预测"、中英NSFC-RS合作项目"应用蛋白质组技术研究亚洲玉米螟中肠上Cry1Ab毒素的受体新蛋白"、863课题"转Bt基因抗虫玉米生态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国际合作"转Bt基因玉米在防治亚洲玉米螟中的效果/潜力评价研究"和"引进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TY)的多抗性玉米种质资源选育抗螟玉米品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利用蛋白质组技术研究亚洲玉米螟中肠Bt Cry1A毒素结合蛋白及其抗性产生机理"、参加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经济昆虫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973课题"主要农作物骨干亲本遗传构成和利用效应的基础研究-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品种重要性状演变规律研究"、973课题"靶标害虫抗性遗传演化机理"等。已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SCI源论文9篇,主编著作1部,参编2部(英文)。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3完成人;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13完成人。发明专利:(1) 人工合成的用于转基因抗虫植物的Bt杀虫基因及其研究方法,ZL 03 1 49867.1; (2) 对鳞翅目昆虫高毒力的Bt cry1Ah基因及其表达产物。